大范围的普及应用前提是不太高的成本以及易操作的属性,稳定且需求旺盛的市场。而稀少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薄弱的核心零部件技术使得关键部位结构只能依赖于进口。105减速比的Spinea减速器,需要12000,83减速比的卖到20000,卖到欧美国家却只有卖给中国的1/3!其他的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更是如此。虽说国内现在已经有部分厂商后知后觉发力自主品牌,但仍是有不小差距,国家层面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帮扶也是不遗余力,政策助力资金支持,但真正肯沉下心来搞研发的企业刚刚从改革转型的浪潮中走出来,另一方面核心科技的普及度较低,目前国产机器人的技术含量普遍不高。
机器人的普及应用受到什么的限制
| 2019-06-28 07:08:02 从中国制造2025到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振兴智能装备产业的意识愈发强烈,无可比拟的制造业规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机器人校企合作也发挥着作用,机器人行业应当发展的如火如荼,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说工业机器人是虚火旺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繁荣的错觉?我们机器人实验室从普及应用这个角度来切入,看看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桎梏所在。